劇名:再說再見2

表演:大開劇團

小丑,收納著人們的生命故事, 
五個演員的真實人生經歷創作出不同觀點的再見故事。
人們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人生,彷彿回到過去,也思考未來。
我們都在學習好好說再見。
而再見,是結束,還是下一個開始?

---------

說再見不是告別 ,是為了再次與自己相見。

----------

劇情大意

    再說再見這齣戲總共分為五幕,是以小丑為主線貫穿全部一開始燈亮,小丑走上舞台,背後有一層層往上堆疊的抽屜,收納著人們的生命故事,人們對他傾訴生命中的惶恐與懷疑,回到過去或跨越未來,對曾經的自己抑或未來的人事道聲再見做出道別

    第一幕講述一個不孝順的女孩,幼時和父親感情親密但進入青春期後離經叛道,父女不斷的爭執和疏離導致父親嚴重的病情,但女孩並沒有勇氣去探望爸爸,但不久在後悔和自責的強烈恐慌下,遇到了小丑,重拾了一次給父親也給自己扭轉人生的機會回到過去,聽到了父親對於生活的質疑和迷茫,女孩用著她的超能力徹底改變他的物質生活,但結果卻讓我為之鼻酸父親知道在這次的人生中女孩和她的媽媽並不存在,也了解這女孩就是長大後自己的女兒,儘管女孩難過地自嘲之後彼此父女的關係會如何陷入低潮,儘管女孩崩潰地哭訴父親為她犧牲了多少而後回報的又是一次次的爭吵,父親卻掛著笑,張開雙手,給她一個擁抱,說著:”擁有你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事,還有有空要去看看我啦!”堅決地把改變人生的機會給撕成兩半

    第二幕幕起時一位女子對著小丑訴說著爺爺過世後家族的自私自利和盲目在爺爺去逝後被引爆了出來小姑對大長孫鋃鐺入獄的不屑兄妹間彼此的意見衝突、各成員間價值觀的不對盤,在氣氛極其衝突的狀況下,女子的媽媽一次次的緩和大家的情緒,帶到童年的時光和趣事,在笑語聲中漸漸融入和樂與追想。一陣聲響打破了難得的寧靜,大兒子的回來,在懊悔的哭訴中道出爺爺對整個家族的愛與付出,在不分長幼飽含悔悟和自責的低語中,時間停止,女子最後走到台中央難過地說著:”為何大家都無法在當下珍惜彼此相處的分分秒秒,在某些人與物逝去後才留下懊悔的淚水……?”欲向那對人事親情疏離的自己道別,重新體驗一個新的生命。

    第三幕一開始由一名叫做秀導的人帶著他一群穿著皮膚色連身裝的學生進入場中,在交談中學生們漸漸對秀導透露對於自己外表的不滿和自卑,秀導給予的並不是安慰,而是不斷的正面鼓勵和支持。學生們在身後的大架子拿起一件件道具穿戴裝扮著自己,漸漸笑臉和自信浮現在每個人臉上,在氣氛的渲染下大家隨著音樂踏起步伐,舞動自己、展現自己、相信自己。在最後音樂停下的瞬間,時間靜止,小丑步入場中,拿起一張張寫著許多正向人格特色的牌子,一一貼在每個人的身上,微笑著退場,藉此探討社會對人各種虛假的定義與標籤。

    第四幕燈打在一位正在執著於工作的中年女子身上,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周圍不斷的出現指責和議論的聲響,象徵著她分裂的靈魂人影也漸漸從四周走出,最後包圍著女子,口中吐出的語句不斷如利劍劃傷著她、質疑著她、責備著她,女子衝撞著,想逃出這個窒息的空間,但一次次的被擋回、被捕獲,最後抱著頭蹲在地上的剎那,聲音也隨之消失。過了些許,她自問:”我是否該走出來了?”人影又一個個浮現了出來,趁著一個不注意,靈魂搶走了她的日記,她開始追逐、想要搶回以為本該是屬於自己的一切,追逐漸漸變成了嬉戲,她才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如此放鬆,同時取代責罵和議論的是笑語和關懷,他們陪著她玩耍、嘻笑、遊戲,走入平靜的原野中,沐浴在滿天銀河的星光之下,一起笑著。最後的最後,女子釋然地笑著,把過去的日記本交給了小丑,輕快地跑走,告別對於自我內在的價值衝突和陰暗面。

    最後一幕,小丑拿起撢子,細心的打掃和整理木箱子,突然一陣爆裂般的聲響響起,紅燈開始閃爍,救護車的聲音交錯其中,一位婦人在車禍中左腳重傷,當她再次張開雙眼,她被直立的綁在黑色架子上無法動彈,一個又一個點滴藥袋就像無止盡的恐懼和絕望一般,圍繞在她身旁,她嘶喊著,意識迷濛著。在病床上半昏半醒間,在耳畔響起的是老公憂心的絮絮叨叨,母親焦急地叮嚀叨唸,親戚關心地祝福探望,以及好友難過地啜泣關懷,她沉默了半晌,說道:”為什麼我之前都沒有發現有那麼多人關心著我,愛著我?為什麼到了現在我才突然驚醒?”在親友的支持和陪伴下,婦人一次次地的咬緊牙關,一步步地站了起來,在人生低潮重拾希望之花,最後在全部演員的出場致謝後,幕落。

關於演員表現

再說再見這齣戲出動的演員並不多,僅僅個位數個,但有幾幕的角色卻多達20,每位演員不僅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替換衣服,還須在各角色的性格動作語調上快速的改變,這真的十分令人佩服;在走位上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第四幕,在女子被人影和話語包圍時,每位演員快速的移動步伐,一次次的攔住女子逃離,用急促的語調和快速的換為營造這幕最高昂的氣氛;最後,是演員的臨場反應,有幾次道具促發的失誤,我自己都小小緊張了一下,但看演員訓練有素的應對,甚至轉為讓觀眾開懷大笑,真的表現得可圈可點。

關於舞台服裝

舞台算是和觀眾沒有間隔的,讓觀眾更能融入當下的劇情和氣氛,整場戲在舞台醒目簡潔,四周聳立著高低大小不一的抽屜,存放人過去滿滿的回憶和心中的秘密。在道具和布景方面也了解到劇組十足的用心,道具不論大小都看得出是特別去訂製,以符合劇情的所需。雖然道具或許只是一齣劇中一個個的小齒輪,但若缺少,細節的部分無法表現,整齣劇也會黯淡許多,另外服裝上面也貼合故事的需求,不過份突兀也不過分平淡,第三幕的服裝看的出特別經過設計,明亮鮮豔的色彩加上有喜感效果的服裝,把輕鬆的氣氛烘托了出來。

關於音效燈光

音效和燈光往往是在一齣戲劇中大大加分的因素,讓整齣戲更鮮活、更寫實,但這齣戲在音效上使用的並不多,燈光卻搭配的很好,藉由燈光的閃爍、顏色的變換、燈光的關或亮來表現主角的情緒或場景的狀況。記得在第五幕婦人車禍送到醫院那段,刺耳的笛鳴配上閃爍的舞台紅光,緊張的舞台氣氛就這樣襯托了出來,真的是十分寫實,如身歷其境般震撼。

影評

再說再見這部戲,導演以小丑為主線帶出了五個生命故事,故事間的形式與內容沒有太大聯繫,獨立成形,另外加上在舞台背景上那一排排的抽屜收納著五彩繽紛的回憶和故事,整齣戲小丑和木箱子貫穿整場,讓觀眾似乎跟著小丑和那些對生命感到惶恐與懷疑的人走過他們的生命故事,彷彿我們並不是位看戲者,而是種種故事的一角。我覺得這齣戲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的每個故事都幾乎能與觀眾心底那塊封塵已久的角落引起共鳴,他在幫我們訴說著我們曾經挨過的創傷、曾經經歷的傷痛、以及曾經留下過的淚水。跟著劇中的角色對他們過去放不下心、忘不了情的人事物做出道別和追憶的同時,觀眾的也淌著淚,為自己過去懊悔自責的種種說聲再見、做出道別。但我覺得在幕次的安排上可以做些更動,第一幕跟第二幕的戲劇張力較強,都在講訴著親情間的磨擦與抉擇,較容易引起大部分人的反思與感動,第三幕較屬於帶動氣氛的一幕,用歌舞的方式沖淡剛剛凝重的氛圍,第四幕老實說我覺得有點交代不清,雖然大概懂得是在訴說一位太沉浸於工作被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的女子,在過程中看開,掙脫自己缚上那層枷鎖的故事,但在細節上並沒有交代仔細,劇情進展過於快速,對於女子的身份和那些壓力的來由直接略過,結局對於觀眾來說可以算是普通且較無味。最後一幕其實給人有些沉重和不適,在車禍後的疼痛中,為了逼真女子不斷的用尖叫的方式表達痛苦的情緒,加上掙扎發出的嘶喊,其實那部分有點太過冗長,讓觀眾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最後我覺得第一或二幕可以跟四或五幕調換,才不會有前面感情濃烈共鳴較大,而最後兩幕有張力不夠的情況。

另外關於小丑, 原本是要貫穿全場,扮演這五幕生命故事的靈魂人物,在後半場卻幾乎失去他的角色作用。小丑看似穿梭在眾人的生命故事當中,但除了上半場有直接地和主角們作互動,到下半場更需要對故事作出適當參與時,反而完全跳出當下主角們身處的情境,成為偶而莫名加入的局外人,小丑原在劇中有其存在的特殊意義,最後卻在整齣戲逐漸變得定位不明,處境尷尬,也浪費了這位貫穿全劇的說書者。應該伴隨著的物品、記憶、抽屜和遺棄等意象,也只出現在第一個故事,抽屜最後成為單純存放道具的空間或擺置道具,讓這巨大的道具無法發揮它應能表達和利用的,有點可惜。但我喜歡這齣戲,我相信它撼動許多觀眾在堅強外表下軟弱的那一面,帶給我們一次新的震撼新的反思,生命總會經歷各種高低起伏,錯綜複雜的旅程,患得患失之餘,總有放下的時候。藉由這齣戲和自己的過去說再見,是相當有意義和價值的。戲劇,我想,是可以打動人心的偉大藝術表演之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ehzan夜姍 的頭像
    yehzan夜姍

    夜姍子

    yehzan夜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